《自卑與超越》-喜馬解讀


內容簡介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是人類改善自身處境的動力之源,是人類追求優越感的原動力。在《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首創「自卑情結」一詞,闡述了自卑感的行成及其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教導個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將自卑感轉變為對優越感的恰當追求,從而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

+++++++++++++++++++++++++++++++++++++++++++++ ++++++++++++++++++++

身為心理諮商師,常常會與自卑的人打交道。尤其在中國,對孩子的教育有太多的與「隔壁家小明」的比較和追求完美的傾向。 “人比人,氣死人”,因此造就了大量的自卑和自戀的人(其本質還是自卑)。因此,阿德勒這本對於自卑以及超越自卑的著作,就有了特別的意義與價值。

阿德勒在這本著作里希望個體能直面自己的自卑並超越之,同時,走向關係,擁有社會興趣,承擔社會責任,而不只是將生活局限於狹隘的自身。在競爭激烈、內卷加劇、自卑感充斥和個人主義價值觀蔓延的當今社會,即便這本書的成書年代那麼久遠,這些視角依然是很有啟發性和應用性的。

—葉斌(心理學博士,註冊心理師/督導師華東師範大學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總監上海聞殊心理諮商有限公司創辦人)

夜晚,電台,在傾聽那些來電者的憤怒、難過、委屈和失望時,你總能感受到當事人不快樂的情緒背後,所隱藏著的自卑的聲音:我是不好的、我是不值得被珍惜的……無論這些聲音是怎樣透過原生家庭或是成長過程裡遇見的人和事反映在TA的記憶裡,此刻都已經錒刻在TA對自己的認知裡,變成自己生命裡的癥結,痛苦難耐。

我感受到來電者的傷痛,卻苦於找不到可以有效幫助到他們的工具,直到多年前讀到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他用直白平實的語言,拉著你看向自己內心深處那些本能迴避或無法覺察的自卑和傷疤,帶領著你在個體、家庭、社會等各種關係中,尋求著與自我和解,繼而超越成長的路徑。

現在,每當有人問我:有沒有什麼書可以讓自己在荒袤的心靈沙漠中,覓食得通往綠洲的道路?我會說,去看看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吧,或許這本書能助你一臂之力。

-夢曉(情緒類心理夜話節目主持人上海心理復健協會理事、專家小組成員24小時心理支持情緒減壓平台創辦人)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