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科技與文明》榮獲第一屆(2021)亞洲圖書獎(The Asia Book Awards )
第十七屆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
【編輯推薦】
我們有石器時代的情感,中世紀的組織,卻有著神一樣的技術,這是最可怕的事。
人與機器之間的邊界,最危險之處並不在於機器能夠變得多麼像人,而在於人在多大意義上已經變得像機器——像機器一樣只在規範之內定義自己, 接受權威灌輸和社會主流觀念的潛移默化以及消費主義的各種操縱,而無力反思更高層面的問題。畢竟,人的自由意志能力,並不體現在他們願意做什麼,而體現在他們不願意去做什麼。
★我們總是過度強調精神與觀念的偉大,卻常常忽略科技對人類這個物種根本性的塑造能力
--現代社會與現代文明是啟蒙運動時代的大知識分子的思想締造的,還是科技進步締造的,抑或是在國家和國家間的競爭中締造的?如果沒有現代科技的加持,新教改革能否發生,啟蒙運動能否發生,英國革命、法國革命和美國革命能否發生?
——當下流行的那些經典解釋架構—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或左翼思想,它們有多少成分是在第一、二次工業革命之前就發展出來的?在今天,它們還有多大的有效性?
★以科技驅動為視角,從兩千年人類歷史長河中,選出14個歷史關鍵時刻,洞察人類不可逆轉的命運走向
--弩,如何扣動了中國大一統的板機? ——聖本篤會與現代資本主義有何關係? ——如何看待技術型製度與信念型製度間的差異? ——為什麼說火槍的發明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和歷史走向?
——為什麼工業革命會獨獨發生於英國? ——為什麼「光榮革命」的意義不只是立憲革命,更是一場「科技革命」與「資本革命」?
-鐵路的發明跟威權政府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 ——機關槍的發明如何讓20世紀世界格局重新洗牌? ——核武的發明如何改變「國家工廠」的模型?
-人與機器之間的邊界是什麼?我們是否可以說,機器取代了傳統的基因進化,是人類進化的新形式,稱為一種更有效率地改變人類「性狀」的方式? ——如何理解當下中國製造與世界的關係?
——為什麼說在技術型社會中,人人平等,但技術專家卻比其他人更“平等”,這是進入技術社會必然發生的事情?
……
作者積十數年之功,依憑規模龐大的知識基座,以技術發生為經線、人類攀爬技術天梯為緯線,導演了一場文明演進的大戲。
★物種規律:一種嶄新的觀察世界史演進(人物/歷史事件)的視角
——過去人類慣常的觀察視角,要么是以具體的個人在具體時空的活動為出發點,要麼是試圖從歷史發展脈絡中提煉某個主義或歷史規律。
——但本書以為,更有意義的視角不是提煉歷史規律,而是提煉物種規律: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規律遠超於歷史學家們熟悉的帝王將相史、文明史或思想史。
-在政治菁英和文化菁英之外,農夫、工匠和商販們代表的龐大卻易遭忽視的底層物質力量,必須得到回饋。
★劉擎、吳國盛、吳思、劉蘇裡、張樹新都被書中的洞見打動
本書以豐富的實例技術發展與社會演化的互動歷程,學識淵博,語言和思想皆雄辯有力,既曉暢易懂,又洞見靈現。
科技是人類意志的延伸,幾乎內化於人的本質。人類處理與科技的關係,約等於處理人類自己──層級累進、彼此纏繞、相生相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人類度過幼年、少年、成年期後,不免反思「科技進步」的結果,爭論可想而知。而一項論述得以成立,核心環節是提出正確的問題;進而解決這個問題,顯示該項論述是成功的。
同時完成兩項任務的作品並不多;而洞見迭出的論述,從來可遇不可求。作者積十數年之功,依憑規模龐大的知識基座,以技術發生為經線、人類攀爬技術天梯為緯線,導演了一場文明演進的大戲,波瀾壯大,令人嘆為觀止。 “嘆為觀止”,引發討論和爭議乃題中之義。我期待接下來的討論和爭議。
——劉蘇裡萬聖書園創辦人
青年政治學家張笑宇講述了一個關於科技與文明的故事。他打破了專業鐵籠的束縛,進入跨領域的「匯流」視野,來探討科技發展與社會演化的互動歷程。從細緻的個案考察中呈現時而令人驚奇的發現,從而闡述獨到而宏闊的分析思考。
這是一個妙趣橫生、充滿真知灼見而發人深省的故事,甚至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最終,這是關於我們的時代與未來的故事。
——劉擎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遠行歸來,沒想到竟一口氣讀完《技術與文明》。本書實例豐富,洞見靈現,令人甚為驚艷,有一種幾年前讀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時的酣暢銷淋感!雖然有些思考,例如關於數位化和人工智慧與未來社會的關係、中國發展與世界關係,似可再進一步深入和展開,但能在當下讀到一本由中文青年作者原創、以技術驅動為視角且學識淵博的《人類群星閃耀時》,已殊為不易,可喜。
——張樹新阿拉善SEE生態公益學院院長中國互聯網產業奠基人之一
【內容簡介】
歷史學家只能等待重大事件發生後再去記錄,但技術早已為重大事件在什麼時間以怎樣的形式發生埋下了伏筆。
本書以科技驅動為視角,從數千年歷史長河中篩選出14個關鍵歷史時刻,洞察人類社會不可逆轉的命運走向:
-弩,如何扣動了中國大一統的板機?
-聖本篤會與現代資本主義有何關係?
-如何看待技術型製度與信念型製度間的差異?
-為什麼說火槍的發明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和歷史走向?
——為什麼工業革命會獨獨發生於英國?為什麼「光榮革命」的意義不只是立憲革命,更是一場「科技革命」與「資本革命」?
-鐵路的發明跟威權政府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機關槍的發明如何讓20世紀世界格局重新洗牌?
-核武的發明如何改變「國家工廠」的模型?
-人與機器之間的邊界是什麼?我們是否可以說,機器取代了傳統的基因進化,是人類進化的新形式,稱為一種更有效率地改變人類「性狀」的方式?
——如何理解當下中國製造與世界的關係?
——為什麼說在技術型社會中,人人平等,但技術專家卻比其他人更“平等”,這是進入技術社會必然發生的事情?
…………
作者積十數年之功,依憑規模龐大的知識基座,以技術發生為經線、人類攀爬技術天梯為緯線,導演了一場文明演進的大戲。
我們總是過度強調精神與觀念的偉大,卻忽略科技對人類這個物種根本性的塑造能力。技術如同一道地平線,每增高一分,人類文明的圖景就被改變一分;如今,科技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從未想像過的運行規模和層面,世界正在發生緩慢而堅定的轉變,無論是古代的偉大思想家,還是近代的啟蒙運動先驅者,從未有人明確告訴我們該如何組織社會,如何與科技的力量共存,一切只能由我們自己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