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競賽》-得到解讀


內容簡介

疫苗問世難在哪裡?

問題疫苗危害有多大?

如何實現有效監理?

疫苗研發的歷史,激盪著科學的堅守、醫藥巨頭的角力、倫理的瓦解與重建,人類的命運隨其沉浮

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稚偉推薦

入選著名研究慈善機構維康基金會2018年圖書獎短名單

《科學》《自然》《美國實驗生物學聯合會會誌》 《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

《出版人週刊》《科克斯書評》…好評熱烈

【編輯推薦】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疫苗更成為人們普遍的關切。疫苗研發歷來是一項極端複雜的工作,仍有許多未解的謎團。在本書裡,讀者能了解疫苗的研發歷史、基礎知識,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作者為史丹佛、牛津醫學科班出身,多年為《科學》《自然》撰寫生物醫學報道,知識權威可靠、敘事富有極強的文學性。難得的是,除普及生物學、基因科學、疫苗學的知識,本書也極具人道情懷,以豐富生動的案例故事介紹科學實驗倫理的發展、疫苗安全問題,以及政府在其中的監管作用。

六大看點,滿足讀者對疫苗的疑問關切:

★ 全面解答疫苗困惑

疫苗研發難在哪裡,新冠疫苗為什麼千呼萬喚難出來?疫苗保護我們的原理是什麼?疫苗安全嗎,有哪些副作用?

★ 展現三大疫苗的科研歷史

小兒麻痺疫苗、狂犬病疫苗、風疹疫苗極大改善了人類健康狀況,它們誕生與改良的故事。

★ 講述人胎細胞系WI-38的傳奇

WI-38細胞系推翻了諾獎得主卡雷爾的研究成果,更正了五十年來的公認醫學觀點,改變了細胞學、生物學的景觀。

★ 描寫三位傑出科學家的科學研究人生

海弗利克、科普羅夫斯基、普洛特金的科學研究故事與人生,詮釋了堅持、理想與英雄主義。

★ 曝光醫藥巨頭的利益角逐

搶佔疫苗市場意義重大,默克、惠氏、輝瑞等製藥公司爭分奪秒,科學家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 揭露疫苗安全問題,探討有效監管

回顧小兒麻痺疫苗的卡特事件、猿猴病毒污染事件,美國軍營黃熱病疫苗肝炎病毒污染事件等,追溯美國疫苗安全管理不斷完善的過程,為現實提供警示與借鏡。

★ 揭示醫學試驗道德困境

二戰期間至1970年代,西方社會長期以孤兒、囚犯、智商人士等弱勢群體試驗疫苗,醫學倫理經過漫長的政府、行業規範才得以確立。

【內容介紹】

新冠疫情的陰影籠罩全球,疫苗競賽分秒必爭。 20世紀中葉,小兒麻痺、風疹、狂犬病肆虐美國。本書以人胎細胞株WI-38的傳奇為線索,講述三位疫苗巨人海弗利克、科普羅夫斯基、普洛特金的研發故事。他們的發明與發現大大改變了細胞學、疫苗學的景象,為全世界數億人的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書中展現的20世紀科研實景,交織著堅持、理想與英雄主義,也摻雜著權主義、欺瞞與倫理爭議,不乏默克、惠氏、輝瑞等醫藥巨頭的利益角逐,資本的遊說操作,政府的監管缺失。疫苗失效、醫療事故、醫學倫理等話題長久以來牽動人心。

【名家及媒體評論】

《疫苗競賽》開始於海弗利克博士工作的威斯塔研究所,從WI-38細胞係意想不到的分離與發現著手,以時間和研究過程為線索,交叉著疫苗研究,病毒的分離與發現,以及科學家、臨床醫生、商業公司還有政府和各色社會團體對各自利益的訴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給讀者講述了疫苗研究過程中的科學、倫理、商業和政府監管。由於作者巧妙的故事情節安排,整本書穿插著對人物個性、生活細節的描述,使得原本枯燥的科學研究過程、實驗技術細節變得充滿了情感與生命。

——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稚偉

講述了20世紀中葉疫苗的發展歷程,研究細緻、寫作嚴謹、極有啟發。這部睿智的大部頭給人帶來愉快閱讀體驗,它全面描繪並探討了疫苗研發競賽中的許多關鍵問題。

——《科學》期刊

這是一個與疾病作戰的故事,梅雷迪絲‧娓娓道來。她不僅展示了科學如何運作,也表現了英雄主義、冒險、堅守、迎難而上,表現了權力、愚昧、官僚主義、對金錢的追求。這是一部上乘之作,科學知識的詮釋非常清晰。

—約翰•巴里,暢銷書《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作者

非常引人入勝…[《疫苗競賽》]完全可與麗貝卡•史克魯特2007年出版的《永生的海拉》媲美。

——《自然》期刊

寫了很多科學界逸聞、歷史細節,以及有趣的人物……她帶我們走進一個時代,那時科學尚未建立起禁忌與界限,科學家與醫生個體懷抱利他主義,他們未曾想將基因或活細胞註冊為己有……她展現的在生物學家、大學中興起的激動人心的創業風氣,正是生物技術行業的萌芽。

——《華盛頓郵報》

梅雷迪絲•瓦德曼的新書非常精彩,它詳細展現了研發風疹疫苗的努力——既是科學變革的故事,也是毫無留情的競爭。它探討並完美地闡述了許多熱門話題——讀來好像一部偵探傑作。

——《美國實驗生物學聯合會會誌》(FASEB)

一個精彩的故事,講述了科學的暗戰、個性的衝突、粗陋的倫理,回顧了細胞生物學如何從科學界的一潭死水轉而成為高風險、高收益的領域。

——《華爾街日報》

瓦德曼的研究涉獵廣泛,她的這本書中隨處可見科學與其人、其時的逸聞與細節。

——《波士頓環球報》

《疫苗競賽》對於科學家、政治家、醫生、父母,對於每一個對醫學研究世界感興趣的人,都是一部重要作品……一部令人信服的作品。

——《赫芬頓郵報》

醫學新聞報道的典範之作。

-《出版人週刊》

一個重要而精彩的故事,具備改編為電影的戲劇張力與人物特性。

——《科克斯書評》

故事寫了人的悲劇,也寫了人的偉大;寫了好奇心,也寫了野心;寫了勢力爭奪,也寫了倫理錯誤;寫了關於使用流產胎兒細胞的「假新聞」與「另類事實」。

——《達拉斯晨報》

梅雷迪絲•瓦德曼捲起袖子,堅定地望著一個有時不道德、常常簡陋、總是混亂的世界,即公共健康最重要的領域之一,疫苗。她的發現無疑會帶給你驚喜。

——保羅•奧菲特,費城兒童醫院傳染病專家,《潘多拉的實驗室》作者

本書十分吸引人,在寨卡與伊波拉病毒肆虐的時代,尤其能引起人的共鳴。它讓我們回想起50年前研究人員所持的醫學試驗倫理。

—亨利•T. 格里利,史丹佛大學法律與生物科學中心主任,《性別的終結》作者

科學鬥爭的精彩故事講完了,其中一個重要話題是,人類用疫苗應該用人類還是動物細胞來製備。本故事的主角是萊納德•海弗利克,他主張使用人類細胞。我們應該慶幸,他贏了。

—史丹利•M.加特勒,華盛頓大學遺傳醫學榮休教授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