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遠徵》-得到解讀


內容簡介

從1095年教宗烏爾巴諾二世號召東徵的演說,到1291年巴勒斯坦最後的十字軍城市被血洗,基督教歐洲共組織了八次試圖收復聖地耶路撒冷的遠徵。 《燃燒的遠徵》將再續拉爾斯·布朗沃思的中世紀傳奇,激情講述這次比一次難忘的十字軍東徵。

十字軍東徵有一個史詩般的開局。 1095年,教宗烏爾巴諾二世面對廣場上密集的聽眾聲淚俱下,控訴了“異教徒在聖地的暴行”,呼籲所有的基督徒拿起武器,奪回耶路撒冷。號召一出,約有15萬戰士踏上了前往東方的千里旅程。衝在最前面的是數萬「貧民十字軍」。這些虔誠的農夫衣衫襤褸,用農具當武器,用信仰當乾糧,千難萬險來到穆斯林統治的土地,並在第一場正式的遭遇戰中全軍覆沒。緊接著來到東方的是“親王十字軍”,這些正規騎士們沒有辱沒東徵的光輝使命,幾度在絕境中如有上帝相助,最終成功奪取了耶路撒冷。

勝利的遠徵僅此一次。接下來的東徵中,有兩三次與勝利失之交臂的慘敗,以及更多次像「貧民十字軍」一樣匪夷所思的鬧劇。十字軍遠徵一方面是綿延200年的東、西方對抗,有「獅心王」理查和穆斯林名將薩拉丁之間富有騎士精神的較量,另一方面更像是基督教歐洲與自己的搏鬥。虔誠的君王們為了收復聖地,拋下自己的家業前往東方,卻遭到各路「盟友」的背叛、利用、勒索、拖累,最終不可避免地一敗塗地。

在拉爾斯·布朗沃思的敘述中,每一次東徵都值得玩味,都因為獨特的政治較量、人性衝突而與眾不同。如何分辨信仰的虔信與迷信、鬥士的英勇和愚勇、命運的有常與無常? ——除了幾座古城、一段傳說,十字軍東徵留給我們的還有人性的千古難題。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