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887年契訶夫寫下了他的D一個多幕劇《伊凡諾夫》,反映了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觀眾看完這齣戲後,可以得出結論:不能走他們的路。十年後,契訶夫在第二個多幕劇《海鷗》中,繼續探索正確的世界觀,表達了一種思想,事業的成功以崇高的信仰為前提。完成於1890年的劇本《萬尼亞叔叔》贏得了列寧的讚譽,稱它為“可怕的作品”,因為契訶夫用他的“天才”“敲擊觀眾的空洞的腦袋”,向觀眾說明,理想和遠大的目標非常重要。 1900年,預感革命風暴的契訶夫在《三姊妹》中呼籲,「一場強大有力的暴風雨已經準備好,它正在過來,已經逼近,不久就會把我們社會上的懶惰、冷漠、對勞動的偏見、頹廢的煩悶一掃而空」。 1903年,契訶夫在《櫻桃園》中表達了告別「昨天的俄羅斯」的傷感,更表達了迎接「明天的俄羅斯」的憧憬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