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的悲鳴》-喜馬解讀


內容簡介

★獲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真實記錄切爾諾貝利核災事件

★「她的複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

★「每一頁,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 p>———————————————— ———— ————-

切爾諾貝利核災倖存者口述實錄,每一頁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作者冒著核輻射危險,深入切爾諾貝利,採訪當地倖存者

人類史上最慘烈的科技悲劇,今天的我們該如何避免災難重演?

——————————————- ——————————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慘烈的反應爐事故發生在切爾諾貝利。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劇之一。作者訪問了上百位受到切爾諾貝利核災影響的人民,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徵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他們的故事透露出他們至今仍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當中。

本書將這些訪談以獨白的方式呈現,鉅細靡遺的寫實描繪,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細膩的獨白讓人身歷其境卻又難以承受。

——————————————- ——————————

★《紐約時報》-每一頁都是奇異而殘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殘留在倖存者身上的輻射。

★《倫敦時報》-如同古希臘悲劇表演的合唱團,本書收錄了眾人的心聲。短期之內,我們恐怕不會再有機會讀到這般真實記錄憤怒、愚昧、英勇和傷亡的文字。

★《每日電訊報》-從受訪者的獨白中,阿列克謝耶維奇創造了這樣一種歷史:無論離這些事件有多遠,讀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膚之痛。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切爾諾貝利是歐洲的海嘯,這場海嘯不僅是我們人類所造成的,而且還永無止境。如果你對未來抱持好奇心,我強烈推薦這本書。書中的切爾諾貝利是個充滿極端與未知的地方,一個由現代科技發展所造就的戲劇世界。

★《出版人週刊》-口語敘事的歷史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充斥著面對命運時的無奈、艱苦卓絕的勇氣,以及濃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滅的X光透視著俄國人的靈魂。

★《國家》雜誌-阿列克謝耶維奇的這本傑出著作,忠實地記錄著她那些白俄羅斯同胞的生命與死亡。本書終於將在美國上架……這是無與倫比的見證。

★《書目雜誌》-書中記錄著受污染的世界裡駭人的生活。這些典型的故事分別傳達出不同的聲音:憤怒、恐懼、無知、艱苦、英勇、同情和愛。阿列克謝耶維奇冒著損害健康的風險,深入前線收集這些見證,把故事轉化成令人難忘的精闢著作,我們只能期盼書中的災難不會重現。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