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鋒人生》-得到解讀


內容簡介

直言不諱的醫生自傳,揭示出高光職業的振奮和磨難

一樁樁醫療探險,包含著現代外科的宏大、神奇,與人間的悲歡

◎內容簡介

心外科醫生,有著開胸換血、起死回生的神秘力量,但也是活生生的人,也經歷著所有人都有的核心情緒──大部分時候。

一場詭異的運動事故,冥冥中將韋斯塔比塑造成了全球領軍級的心臟外科醫生之一。 「我從打蔫的紫羅蘭,變成了無拘無束、膽大自負的混蛋。我變得對壓力免疫,成了習慣性的冒險者,始終渴求著刺激,像一塊磁鐵似的,把高風險病例吸到身邊,並陶醉在和死神的競賽之中。優秀的外科醫生-我變成了比過去好得多的人,也重又明白了愛能帶來歡騰、喜悅。反思,讀者將看到一場場生命的冒險,一次次愛的悲歡,以及現代心外科那扣人心弦的全部故事——「它們正是在我這一生中漸漸鋪陳開的,能夠參與其中,我很自豪」。

◎作品看點

★ 職業光環背後,是鮮活的個人。

在外人眼中,心外科醫生是神秘且強悍的人物,他與死神爭奪生命控制權,是容不得同事犯錯的嚴厲“大boss”,在醫院裡橫著走了一輩子。但其實,他也曾內向瑟縮,也曾因自己的操作粗心坑慘隊友,會因搶救稚童、老友的失敗而心如刀絞;也要為了突發的搶救而忍痛拋下過生日的女兒、生產的妻子,甚至會在自己接受小小的窺鏡治療時提心吊膽。他也和一般人一樣有喜怒哀樂,有得意和悔恨,有長處和弱點……有危急關頭的挺身而出和當仁不讓的堅決意志。歷史就是由這樣一個個的人創造的。

★ 醫學進步黃金時代的畫卷。

自50年代心內直視手術出現以來,心外科經歷了快速發展:體外循環、人工輔助裝置、各種高難度術式紛紛湧現,這背後則有眾多醫學天才群峰聳峙。作者於60年代進入醫學院,在學習執業的過程中,師從本托爾、羅斯等傑出前輩(皆有以自己命名的術式),更受教於成功應用體外循環第yi人柯克林、人工心臟移植第yi人庫利。作者自己亦推動改良體外循環抗感染技術,將羅斯的瓣膜術式首次用於嬰兒,以成人心臟輔助裝置幫助兒童恢復、研發矽橡膠氣管等,為心胸外科做出開創性貢獻。透過本書,讀者能看到,在那個對丙肝、HIV都還束手無策的年代,醫護怎樣用自己的才智、勇氣和高尚情操,治病救人、大膽鑽研,為我們今天的福祉開創了大好的局面。

★ 更慘痛,卻更真實。

真實的心外科,就是浴血和慘痛。木樁洞穿的胸腔,化膿黏連在一起的食道和心肌,主動脈夾層猶如憤怒的茄子,體外循環術彷彿「放血宰牲」…為了病人的生機,醫生們連續操作十幾個小時,或者一動不動用拳頭摁住低溫的心臟漏洞而遭凍傷;可即便如此拼死,當被問到“你的病人裡有多少死了”時,也只能回答“比大多數士兵手下死的人要多” 。

◎ 名人推薦

心臟外科聖手韋斯塔比的故事依然驚心動魄。 《刀鋒人生》透過12個主題詞再次展現了他的職業悲喜劇:家庭、悲傷、風險、傲慢、完美、歡騰、險境、壓力、希望、韌性、慘痛、恐懼。每個片段都是一樁醫療探險,都在他生命中刻下了難消的印痕,也一定會讓讀者諸君留下共感的漣漪。可以說,這本直言不諱的傳記,捧出的是韋斯塔比那顆風光與磨難同在的靈魂。 ——王一方(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

韋斯塔比這樣立於鰲頭的心臟外科醫生,同時也是一部行走的故事蒐集器。本書中的病例救治過程,其曲折驚險的程度,讓人即使只是閱讀,都會深感窒息……作為邱吉爾的粉絲,韋斯塔比也將「我們決不投降」視為自己的人生信條,他也是帶著這樣的信條一次次讓瀕死的病人絕處逢生。每個人都有遭遇絕望的時刻,也許《刀鋒人生》中的那些遊走在冥府邊緣尚且不屈服的求生意志和決不投降的勇氣,能帶給你重新振作起來的力量。 ——李清晨(小兒心胸外科醫師、科普作家、《手術兩百年》共同編劇)。

病人能夠把生命放心地託付給你,允許你切開他的胸腔和心臟,其實是一種莫大的信任。而心臟外科醫師也常會為了給病人實施救治和手術,耽誤甚至放棄自己個人和家庭的正常生活,這也是職業操守的體現──韋斯塔比教授自己就是這麼做的。心臟外科是醫學領域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身處其中的我們,一定會沿著本托爾、柯克林、羅斯、韋斯塔比等教授們開拓的道路,努力探索,力爭在技術創新和有溫度的治療上不斷進步,擔得起患者的性命之託。 ——張海波(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

完全可信…本書傳達了一種無可置疑的真實感。 ——《每日郵報》

這份回憶錄讀來津津有味,正是因為作者出乎意料地承認了自己的脆弱。 ——《泰晤士報》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