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曾經造訪
但古代中國為何最終失去了印度洋?
追尋失落在印度洋上的古代中國
美國歷史學會古登堡獎得主楊斌重磅新作
北京大學教授榮新江、李伯重誠摯推薦
——【內容簡介】——
1600多年前,法顯浮舟從印度洋取經歸國;1300多年前,義淨成為第一位經海路完成中國印度航程有名有姓的中國人;八九百年前,中國製造的海舶在廣袤的印度洋上馳騁,中國的技術在東南亞和印度洋紮根。同時,「海底磁山」、「美人魚」以及「人參果」的故事也輾轉從西向東流傳到中國,演變為中國的文化傳統。
這一切,正是鄭和七下西洋的先聲。然而,鄭和之後,中國海舶再也不出馬六甲海峽,中國和印度洋漸行漸遠。
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曾經造訪,為什麼古代中國最終失去了印度洋?
當代學者通常把古代中國視為陸地國家,而本書則展示了中國歷史的另一面:古代中國同時也是海洋國家、海洋大國。本書根據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試圖建構過去發生但逐漸被時間沉澱、掩蓋和湮沒的人、物、事。
從海洋的角度來探索古代中國,這是理解近代中國之軌蹟的一個獨裁的切入點。
——【編輯推薦】——
★ 古代中國不但是一個陸地國家,也是一個海洋國家。
本書以宏闊的海洋史視角,深入檢視古代中國與印度洋世界交往的重要細節。在一艘浮出水面的沉船、一件件跨越海洋的物品中,在一幕幕海上往事、一段段海上流言裡,探索屬於中國的大航海時代,講述古代中國失去印度洋的因緣與真相。
★跨越東海與南海,我們為何要關注印度洋?
在建構「海洋中國」的時代氛圍中,本書跨越備受矚目的東海、南海,將敘事重心放到印度洋上,探索從兩漢至明清兩千餘年,中國與印度洋世界密切交往的傳奇歷史。印度洋是古代中國所能達到的最遠航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目的地;也是當代中國能源及航道安全的重大關切、「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關鍵節點。我們不能漠視印度洋,更不能「遺棄」印度洋。
★ 「新清史」強調古代中國的內亞性,即草原和馬;本書則描繪了古代中國的海洋性,即大海與船。
長久以來,中國的歷史都被表述為大陸的歷史。一個擁有300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1.8萬公里海岸線、2000年海洋交流史的海洋大國,為何在近代百年中陷入海洋的沉默?本書匯集真實不虛的海洋事物、變幻莫測的海上傳奇,透過歷史的維度,重述「海洋中國」敘事。
★ 海洋中國,人文統合。以船、物、事、人四重視角,講述古代中國兩千年來被塵封的海洋史記憶。
①跨越海洋史的三艘古船:泉州一號、黑石號、南海Ⅰ號;
②連接古代中國與海洋世界的寶物:龍涎香、海貝、椰子,珊瑚…
③貫通古今的海上往事與傳奇:熟悉又陌生的馬爾地夫,來自東方的神奇鸕鶿,南海觀世音信仰,傳說中的女兒國,港口的愛情,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張愛玲未寫就的海洋故事……
④揚帆深海的中國人:漢代黃門,東晉法顯,唐代義淨、杜環、楊良瑤,南宋王元懋,元代汪大淵、亦黑迷失、楊庭璧、楊樞,明代鄭和……
★ 歷史趣味與人文情懷兼顧,北京大學教授榮新江、李伯重誠摯推薦。
——【學者推薦】——
憑藉二十多年在海洋史、全球史研究中積累的堅實底蘊,楊斌教授用簡潔、輕鬆的文字,把中國和亞洲海洋史上最有意思、也最重要的主題,寫成了本書所收的多篇文章。相信廣大讀者將會以愉悅的心情閱讀此書,從中了解這個領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發現一個先前可能不知道的世界。
——李伯重(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
一本好書就是要帶著讀者進入未知的領域,一位好的作者就是要能夠讓讀者穿越時空隧道,楊斌的這本《人海之間》,用深入淺出的語言,抓住一些有趣的案例,把讀者帶入歷史上的海洋亞洲,來講述中國與世界交往中的船、物、人、事。
——榮新江(長江學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